精彩还不止于此。此后,大秦之水又在第六届富硒产品博览会、“硒游记”、美食节、“相伴二十年”系列宣传等六大主题活动中大放异彩,授权为龙舟划手、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提供健康饮水保障。在中央电视台1套、13套的新闻联播与新闻直播间惊艳亮相的同时,大秦之水还被省市107家媒体单位或网络大V聚焦,成为了此次龙舟节耀眼的一颗星。
这一刻,大秦之水“跋山涉水”与悠悠汉水实现了水乳交融。这一刻,大秦之水返璞归真,镌刻着图腾的基因紧紧地与历史联系、组合在了一起。这一刻,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紧紧交织在一起。
溯源创世 一滴水映射的天然基因
水,只是一种自然资源,但就是这千姿百态的自然资源,与人相互作用,通过人的审美和思想,却形成了多少华美而深刻的文章,演绎了多少美丽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激发了人的无限的遐想。
因此,水也是一种文化。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以它天然的联系,似乎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纵观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消长荣枯明显影响了巴比伦王国的盛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显然造就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两条大河--黄河与长江,则滋润了蕴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楚文化。
据了解,屈原的一生,始终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从水上离开家乡,在水上飘泊半生,最后选择汨罗江永沉水底。自唐建屈原祠至今,整整1189年,历史兴废起落,屈原祠始终守候在长江边,等待屈子离魂归来。上世纪七十年代始,屈原祠因水两迁,30年间两易其址,在历史名人的祠庙中,大约仅屈原祠一例,以这种方式延续了屈原与水的缘分。千百年来,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和一批批志士仁人,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和文化。
当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号。端午与春节、中秋并称中国传统三大节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竟然成了纪念一位诗人的节日,这种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