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运营
激发水资源“新活力”
韩玉娥家用水状况的改变,得益于2015年商南县与省水务集团签订的供水合作协议。商南县将原有水务资产、人员、自来水经营权、建设管理权等划转给省水务集团,成立集团下的县级供水公司,省水务集团用“水利资产”变“资金”和“PPP模式”进行投资、融资。
1月7日,省水务集团商南县供水公司总经理张锦辉告诉记者,省水务集团接收供水业务后,修建了商南县第二水厂,将商南县的供水总能力从原来日供水8000吨,提高到现在日供水3万吨。
从2014年起,省水务集团大胆探索实践县城供水资产市场化整合,由企业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创造了全国水务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新模式。通过与各级政府大力合作,水务集团积极开展县城供水、水源建设、污水处理、水电开发和农业水利综合开发业务,灵活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盘活了沉淀的水利资产,有效地撬动了财政以外的大量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省水务集团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把水务资产市场化整合向市级城市和乡镇拓展,由单一供水向水电开发、污水处理、水生态建设等全产业链延伸,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运营,激发了水务资产“新活力”。
对水务资产市场化改革后,省水务集团坚持企业化运营,通过开展“管理提升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等活动,拓展市场,不断提升运营水平和经营效益。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组建成立水务科技公司、水处理设备公司、水务环保科技公司,提高水务产业的科技含量,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技品牌。集团应用的膜处理技术、环保管材、小型直饮净水机等技术产品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膜处理技术+管网改造
确保居民用上健康水
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省县城供水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只能维持、不能发展的状态。供水保障能力低、水源不足、水质差、供水配套设施陈旧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省水务集团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调节作用,对县域供水用上了膜处理技术,再对管网进行二次改造,让百姓再也不为吃水用水发愁了,切实提升了我省城乡居民用水幸福指数。
在富县,二次供水改造,让富县北教场小区宋志荣一家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楼层高水压不够而挑水吃,再也不用担心水龙头里会流出黄色的水……
在丹凤县,棣花镇供水应急改造工程,利用膜处理技术改造陈家沟水厂和西三塬水厂,供水水质显著提升;新建的净水厂及更换和延伸供水管网更是彻底解决了管网二次污染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陕西水务集团已与60多个县(市、区)签订供水市场化合作协议,总投资162亿元,供水服务人口达500万人,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其中,新建水库39座,新建、改扩建水厂19座,新建输配水管网548公里;供水能力达每日67.5万立方米。
广泛布局水源地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泾阳县城原供水水源为地下水,由于地质原因,泾河一级阶地地下水水质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三项指标超标,泾阳群众长期反映自来水水垢大。同时,泾阳县城供水还存在水量不足、水源保护区存在历史遗留违章建筑的问题。为了解决县城供水问题,促进环境保护,自2010年起,泾阳多次提出开辟供水新水源的计划。2015年5月,省水务集团接收泾阳供水业务,随即启动了张家山群泉供水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2.6亿元。在集团大力推进下,项目进展顺利,2017年9月张家山群泉供水工程全面向泾阳县城供水,泾阳县城区全部用上甘甜的泉水,解决了长期困扰泾阳的供水水量不足、水质差的问题,泾阳人民多年的用水期盼得到了实现。
而在太白县,省水务集团针对县上无稳定水源的实际,投资1.7亿元修建太白县第一个水源工程——石沟水库,结束了太白县没有水库的历史。
“现在水也变清了,没有以前那么浑浊了。我再也没有操心过停水的问题,现在24小时都供水。”太白县林场家属院居民任改侠告诉记者,过去夏天遇到雨季,水浑浊,冬天用水紧张,三天两头停水,生活很不方便。
省水务集团太白县供水公司总经理陈让明说:“2018年,我们利用石沟水库现存的5万多立方米水作为备用水源,铺设了350米的特殊加温管道可有效供给到县城,冬季居民用水已经不再难。今年5月石沟水库完全建成后,太白县两万多居民将不会再有用水难、吃水浑浊的困扰。”
近年来,省水务集团按照“双轮驱动、三位一体,多元跨越、持续创新”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我省供水市场化整合,广泛布局水源和输配水工程,打造全省供水网络。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布局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不断增强输供水能力。不仅如此,通过供水设施各项提标改造项目的逐步实施,我省各县供水公司的供水能力逐渐已满足供水人口的用水需求,并且通过净水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扩充,先进的水处理工艺使水质显著提升,供水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同时提高。